其實剛來美國的幾年,我並不愛這樣的老物件,
也許是那時的台灣,「古董」風氣尚未興起,還有就是許多舊物處理得不夠乾淨,
總給人不舒服的感覺,所以我對美國人逛跳蚤市場的狂熱總是不解。
直到這幾年大約年歲到了,開始漸漸懂得這些暈染時光色澤事物的美好,
也珍惜著它們消失了就不會再回來的一切。
美國的老麻布,非常厚重,拿在手裡沈澱澱的,極有份量;
在跳蚤市場裡不易碰見,而且價錢昂貴;
我的購買哲學是,只買付得起的物品,而且相信我與物的緣份,
不強求、不追逐,雖然沒買到時心裡難免會有悵然若失的遺憾,但過了也就好了!
尤其這種一個月一次的跳蚤市場,更充滿機緣,你這次遇見的人、事、物,
下個月也許就不見了,或者是又有新的遇見,充滿了哲理式的趣味。
遠遠的我一眼就被那一列calligraphy字體吸引,
拿近來看才知道,這是美國二次大戰時送給德國救濟物資所裝的麵粉袋,
可能是保存得好,很難想像它已有50年的歷史,卻一點也沒有污點和破損,
而且攤子的主人----德國老太太洗燙得乾淨平整,讓我一見就愛上它了,
我想拿來做個簡單提袋或者裱成畫一定很美!目前還捨不得把它裁開……
老麻料的纖維質地、色澤和觸感與新素材的輕柔不同,
你很難說那一種好,應該是要看你想做什麼手作或想要呈現什麽樣的風格來決定。
我很喜歡拍照時用它們來做襯底,拍出的感覺時別動人!
在台灣時買過一些德國的老棉布,所以在攤子上一看到就知道那是德國製品,
攤主是一位有潔癖的德國老太太,說的英文有德國腔調,
一落落的棉布摺得平整,每一件都洗燙得雪白,你一面翻一面聞到淡淡的香味,
讓人看得賞心悅目,買得很放心,因為回家後不用再洗燙整理過,真好!
拿錢、找錢後,她還用消毒洗手乳擦手,還拿給我用,
偏偏我,看了買,捨不得走又再看再買,來來回回好幾次,
真是折騰了這個有潔癖的老太太,而有小潔癖的我,卻開心著買到乾淨的美物!
而且平常逛跳蚤市場,一遇灰塵重的攤子,總是一直揉鼻子的我,在這裡一次也沒揉
我不會鈎這種要精細計算的蕾絲,還好跳蚤市場裡有,
拿來罩在燈上或包手作書後手繪,很美!
這個釦子的攤主,氣質優雅,講話慢慢的,
釦子材質多樣,而且價格公道,不會一看你喜歡就漫天開價,
所以每一次我都愛到她攤子上尋寶!
照片裡的釦子不是塑膠的,是玻璃燒的,有的還上了色,
第一次遇見玻璃釦子,純淨通透,彷彿夜空裡的星子,令人著迷!
有許多種粉紅,我都不太喜歡,總覺得不經看,
只有這種帶灰調子的粉紅色,讓人有一種想馬上打個蝴蝶結的衝動,
總覺得放在那裡都好,都美!
這是仿古的新品,也非純銀,
但色澤與花紋很優雅,看了一樣會喜歡,
原來是筆架,我拿來放長形別針。
以前的人真是優雅,連帽子用的別針都這麽美,
古銅、鎏金、珍珠、水鑽、景泰藍、玻璃……..,我喜歡這樣的簡單古典款。
這個攤主愛做大背包和抱枕,小小的露天攤子卻搬來了各式各樣古典傢俱,
將手作物佈置得極有個人風格,我總是到她攤子找材料包,
雖然常常打開來,丟掉一半不愛或不適用的素材,但也總會在裡面發現幾塊好看的布,
因為許多布色可能是我找不到或不會用的花紋或材質,
透過這些分享,我可以延伸出更多不一樣的手作與創意發想來!
像這樣的布材與花紋,要遇見真的只有靠緣份,手作店裡是找不到的!
小小的物件,放在掌心裡才會知道它有多迷你、多精巧。
老公買到老物件,總是上網查詢年份、歷史…….;
我不懂這些,我只專注在偏執的美感上,不管她多有價值,一定要美才值得收存,
不美的我怕佔地方,一概不想要,這是改不了的我執。
。
。
。